展会概况
展商
观众
媒体
会议活动
主题展会

林钊辉:如何开发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的爆款产品?

2025年09月12日


由广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和九州国际主办的 “2025 汽配用品行业创新论坛暨广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授牌仪式” 圆满收官。本次论坛以 “破卷・共生” 为核心主题,汇聚汽配用品行业领袖、汽车电商供应链平台、企业培训机构及京东渠道平台代表,共同探讨行业突破内卷困局、开拓增量市场、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的路径,见证广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及分会正式启航。主题演讲环节中,八位深耕行业领域的重量级嘉宾更带来了极具洞察力的分享。


广州市丽卡士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钊辉在《如何开发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的爆款产品?》演讲中,介绍了爆品开发从参考——模仿——发明——改进——重组的五阶段策略,指出每阶段都有其机遇与挑战。强调了微创新在避开专利壁垒、打造爆款产品中的作用,以及如何从新能源车主的反馈中洞察市场机会。指出从满足需求出发,深挖用户痛点是爆品开发的关键。


广州市丽卡士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  林钊辉


以下根据主要演讲内容进行整理



爆款开发双路径框架


开发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的爆款产品,核心可通过两条路径推进,覆盖现有市场优化与空白市场挖掘:


路径一:结合现有产品定向开发


针对市场上已流通售卖的爆款产品,采用 “高效借鉴 + 优化升级” 模式,先锁定特定爆款产品开展定向开发,再从功能、外观层面进行微创新,最终开发出既能避开专利壁垒、又实现优化升级的产品。该路径被称为 “踩在巨人肩膀上开发”,是易出爆款的路径之一。丽卡士便曾借此模式,在 2018 年推出微创新的无线充手机支架,该产品在天猫店实现长达六年的销量霸榜第一。


路径二:场景化需求挖掘开发


针对市场上暂无的产品,需从新能源车主的实际使用体验出发,深度挖掘场景需求。其中,新能源车主的 “吐槽” 是关键爆款密码,需围绕车主使用痛点,开展定款开发工作。



现有爆款定向开发:五阶段进阶与核心要点


现有爆款定向开发遵循 “微笑曲线” 式的五阶段进阶逻辑,各阶段市场成功率、核心策略与典型案例存在差异,具体如下:


1.借鉴阶段:以价格为核心杠杆,对标销量好的产品,通过降低成本实现竞争,市场成功率较高,但易陷入价格战 —— 竞争对手可能在前期获取利润后,以低价围堵,压缩新进入者利润空间,典型场景如拼多多低价爆款产品。


2.模仿阶段:竞争焦点转向时效博弈,市场成功率相对降低。核心是缩短产品上新周期、提升周转效率,典型案例为希音的实时时尚追踪系统,其新品上线周期仅 3-7 天(传统行业 2-4 周),爆款成功率达 65%(传统行业 20%),库存周转仅 30 天(传统电商 90 天)。


3.发明阶段:以自主研发探索新需求,市场成功率极低,2024 年跨境电商企业真实创新成功率仅 2.3%。该阶段易陷入 “伪需求陷阱”,需反复验证需求真实性,避免开发出无法切中用户需求的产品。


4.改进阶段:市场成功率逐步回升,核心是做好价格锚点设置与用户感知升级,通过 “让产品看起来更值” 提升竞争力。例如国货美妆采用 “大牌平替包装”,以接近高端产品的质感定价 99 元(用户感知价值 399 元);安克研发充电宝磁吸头,替代传统 USB 接口,引领市场趋势。


5.重组阶段:市场成功率达峰值,核心是进入生态位再造,通过专利技术 + 精准定位构建壁垒。典型案例为戴森吹风机,凭借独家气流专利与轻奢定位,形成超 300% 议价能力,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地位。


无论市场竞争难度如何,做好产品升级,即可找到市场生机。



产品微升级的 “降龙十八掌” 与核心策略


产品微升级可通过 18 种具体方式推进,关键方向及案例如下:


1.材质更迭:从产品根本构成上进行创新,提升使用体验。例如 “西瓜凉被”,采用冰凉感面料制作,因体感舒适、有助于快速入睡,即便售价不低仍实现高销量。

2.稀缺成分:在材质相同的基础上,添加稀缺成分或含有较高比例的特殊成分,以此提升产品特异功能,常见于牙膏、洗发水等产品品类。

3.独家配方:通过组合搭配新方案升级产品,相比材料、成分,配方更具壁垒性,且保密性强,不易被轻易知晓具体配料参数。

4.核心功能突出:聚焦产品核心功能并重点强化,这是大疆、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常用的产品升级方法,精准匹配用户核心诉求。

5.独特功效强化:通过优化设计强化产品可感知的功效,例如戴森吹风机,从声学调校入手,借助独特风道设计将传统吹风机的噪音转化为更悦耳的白噪音,同时以 LED 灯颜色变化将温度转化为可视化信号,提升用户使用体验。

6.工艺工序升级:在客户看不见的工艺环节深耕,让客户感知到内部工艺的特殊性,并为升级后的工艺创新命名。典型案例如三得利威士忌木桶造香,传统工艺为橡木桶陈酿,三得利将其升级为 “威士忌木桶造香” 概念,打造成独家技术 IP。

7.革新标准:打破行业固有标准,建立新的产品规则,例如 2007 年初代 iPhone,直接终结物理键盘时代,重新定义了手机形态。

8.造型创新:秉持 “做什么不像什么” 的思路,通过看得见的差异化造型让产品脱颖而出。例如 “壁画歌词音箱”,初看难以分辨其产品属性,实际兼具音箱功能,播放音乐时背景会呈现高山流水等动态画面,歌词同步浮动,科技感与美观度兼具,虽售价较高仍受青睐。

9.场景创新:针对特定使用场景开发适配产品,例如化妆品冰箱,考虑到化妆品中 VC 等活性成分需低温保存以延长保质期、提升使用时的冰凉感,将温度设定在 10-18 摄氏度(普通冰箱温度多为 2-6 度,易因过冷产生刺激),同时采用迷你体积设计与分区存放模式,避免串味问题。

10.特别时间适配:围绕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发专属产品,典型案例为瑞幸咖啡的节日限定产品,借助节日流量实现销量突破。

11.地域特殊属性:依托产品原料或产地的地域特殊性打造亮点,例如 “崖蜂” 蜂蜜,源自悬崖峭壁的蜜源,突出地域稀缺性。

12.文化艺术融合:打破艺术与商业的边界,将两者融合创新产品形象,例如 Gucci 与哆啦 A 梦跨界合作,推出联名新品,吸引关注。

13.发明创造:针对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开展创新,例如 “可视化掏耳勺”,能实现精准掏耳,尤其适配宝妈群体(该群体占比达 62%),解决给儿童掏耳的痛点。

14.颜值设计:以高颜值设计提升产品辨识度,例如戴森吹风机,其空心圆环造型打破百年吹风机的传统结构,获得 47 项专利,凭借出色设计在高端市场占据 60% 以上份额,售价更是普通吹风机的十倍。

15.色彩突出:借助特色色彩建立产品独特性,被称为 “色彩霸权缔造者” 的 “蒂芙尼蓝”,应用于钻戒包装后,让包装极具辨识度,成为产品亮点。

16.风格升级:通过风格创新吸引目标客群,例如雅瓷品牌,以小南瓜形状设计瓷器,形成独特风格,契合特定消费偏好。

17.开箱体验优化:重视开箱环节的用户体验,例如戴森吹风机的礼品盒,数据显示 80% 以上用户使用后会留存盒子,用于梳妆台收纳、文具盒或客厅饰品盒,无形中形成二次宣传;徕芬吹风机同样注重开箱体验,采用多层次包裹设计保护产品,且撕拉环节顺畅,提升用户使用愉悦感。

18.附加服务升级:以全周期服务提升用户粘性,例如特斯拉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包,包含云端黑匣子(事故瞬间自动上传数据)、法律资源支持,以及 “8 年保持 70% 电池容量,否则免费更换” 的承诺,以颠覆性服务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

产品微创新升级需重点关注两大策略:一是专利规避设计,保留核心功能的同时,通过改变技术实现方式避开专利壁垒;二是成本优化创新,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控制成本。



场景化需求挖掘:以车主吐槽为核心突破口


1.核心逻辑:车主吐槽即爆款密码


开发新能源车主需求产品,需深入倾听车主对现有产品的槽点与真实需求,避免盲目跟风生产。当前传统电商中,跟风模仿产品多、竞争激烈,但深入了解车主真实需求的产品少;而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,新能源车主的吐槽内容丰富,例如高速服务区因争抢充电桩引发冲突等,这些吐槽背后的动机,正是产品创新的重要机会。


2.三大典型车主痛点与潜在商机


车内手机充电痛点:不少车主反馈 “开着几十万的车,却没有一条匹配的充电线”,具体场景为手机同时开启导航与充电时,电量仍持续下降。解决方案为 “超级快充车充头 + 超级快充数据线” 组合,目前该产品市场热度较低,存在较大开发机会。


公共区域充电枪使用痛点:公共区域的充电枪重量较大,女性用户难以插拔、挪动,部分车主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时,需寻求附近男同胞帮助才能完成插枪操作。爆款开发方向可围绕 “加装助力杠杆(类似行李箱拉杆设计)” 展开,降低使用门槛。


夜间充电痛点:夜间光线不足时,车主加班后回家充电,需摸着车身寻找充电盖,按压弹开后还要摸索充电口位置,插枪时需反复调整才能对准卡口,即便费力插好,次日仍可能因接触不良导致未充上电,最终只能 “开电驴上班”。需针对性解决 “充电口定位”“接触稳定性” 等问题,挖掘潜在商机。


3.痛点捕捉与分析方法


全场景覆盖:梳理充电焦虑、续航管理、车载收纳等 12 个高频用车场景清单,确保无核心场景遗漏,为痛点挖掘提供全面基础。


多渠道分析:一方面通过社群、新媒体平台收集车主吐槽,提炼核心抱怨点;另一方面采用 “差评分析法”,整理传统电商与新媒体电商的产品差评,将重复出现三次以上的差评点作为重点优化方向,形成具体产品改进方案。



产品创造的根本方法,是思考如何让用户 “逃离痛苦、体验快乐”。在新能源车主产品开发领域,需从车主实际使用场景中深挖需求,而新能源车主的吐槽,正是解锁爆款产品的关键密码。

- END -





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,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,集合整车发布、汽车科技、汽车零部件、汽车改装、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。2026年展会将迎来20周年里程碑,规模预计突破60万平方米,吸引120家汽车品牌和7,000家产业链企业参展,超40万国内买家与12,000名海外买家现场选品采购。九州展不仅是全球汽车人的年度采购与捕捉行业趋势的盛会,也是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年度风向标。


关注我们


图片

图片

点分享

图片

点点赞

图片

点在看